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习体会 > 正文
锻造堪当大任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青年报】团吉林省委以“政治引领+实践养成+价值观培育”为培养模式,集入口管理、理论教学、实践锻炼、跟踪培养等为一体的特色育人体系,育人成效正逐步显现。

高位谋划,绘制培养蓝图

加强党的领导。省委高度重视“青马工程”,将其纳入“人才强省”战略和宣传思想文化“四项工程”统筹推进。省委主要负责同志5次到高校调研指导思政教育、意识形态和“青马”培养工作,并亲赴吉林大学为省内高校“青马”学员骨干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委分管领导专程参加“青马”学员小组讨论和政治理论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省财政每年拨付相关经费300余万元,保障工程实施。省十六次团代会以来,省委领导对相关工作作出批示15次。

健全工作体系。按照团中央与4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精神,在省级开设了高校、农村、企业、新媒体和社会组织5个“青马”班次,在基层选择了13个市县作为分类试点,形成省级示范带动、基层复制推广并作个性化探索的联动培养格局。投入经费200万元,建设“青马”教学基地——吉林青年运动史馆。在吉林青年创业园,专门为农村班和新媒体班学员开辟了“青马”培训室、电商办公室和新媒体中心。

强化课题研究。《吉林省深入实施“青马工程”推进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实践创新》课题,被中宣部纳入“马工程”重大实践经验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团省委实施“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对“青马工程”的应用与发展进行学术探讨,出版了《吉林省青年发展报告》蓝皮书;在省社科基金和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中增设青少年研究课题,形成了《新时代高校“青马”培养的长效机制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多项省级课题研究成果。

举旗铸魂,筑牢红色信仰

加强理论武装。省委任命东北师范大学思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担任团省委兼职副书记。省团校所有培训班次理论教学课时不低于70%。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成立吉林省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学组织联盟,加强对大学生理论学习社团的政治引领。今年年底前,在全省60%以上中学、中职学校建立中学生团校,探索对中学生团员进行“青马式”培养。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三下江南战役纪念馆和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等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青马工程”实践基地并全部免费向学员开放,在所有“青马”班次中开设“重走抗联路·传承民族魂”必修课。

打造精品项目。根据各高校办学育人特点,分类推进“青马工程”建设,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建设成为全国“青马工程”研究培训基地,长春大学建设了包含特殊教育在内的“团风青马”,长春中医药大学的“杏林青马”专门成立了正处级规格的“青马”党委,长春师范大学打造了为学校“三全育人”提供经验的“百优青马”,逐步形成“一校一品”工作格局。

激励担当,擦亮青春底色

投身疫情防控。疫情暴发后,面向青马学员招募防疫志愿者,短短15分钟网络实名登记学员超过千人。学员们主动请战,不怕牺牲,勇敢向前,极大带动了各领域青年全面投身疫情防控,充分体现了“青马工程”的培养成效。高校班学员艾泽铭被省委上报为“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并享受国家级劳模待遇(全省仅上报20人)。

助力脱贫攻坚。农村班吸纳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和农村青年电商作为学员,成立了青年电商协会,在天猫建立“吉林原产地旗舰店”,在大型商超、三甲医院设立扶贫产品销售专柜,无偿代销贫困村农特产品,现已覆盖300多个贫困村屯。团省委举办贫困村农特产品网销大赛和线下展销会,百名农村班学员报名参加,总销售额超过1.1亿元。

传播正面能量。新媒体班加强对网红学员的思想政治引领,成立了青年新媒体协会,学员总粉丝量超过3.5亿。协会承办了全国青年新媒体北方峰会,疫情期间,新媒体班学员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发起“我在吉林为武汉加油”等话题,播放量超过2.2亿次。

参与社会治理。社会组织班将青年志愿者协会骨干和青年社工纳入培养体系,社会募集资金400万元建设“志愿者时间银行”,为学员参与公益活动创造条件。将汉服、军迷、动漫、街舞等新兴领域青年代表纳入培养范畴,每年立项经费60万元,并配备专门导师扶持学员项目。

服务振兴发展。企业班将青联中的企业界别委员、青企协会员、青年创业园在孵企业负责人纳入培养范畴。学员们组织开展了东北亚青年企业家发展论坛、青年企业家县区行等活动,努力为家乡发展招商引资、贡献力量。在今年1月5日举办的希望工程30周年公益慈善活动中,企业班学员带头捐款超过1000万元。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班学员又挺身而出,通过各自渠道从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购买防疫物资,累计捐款捐物超过2100万元。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信息管理和技术维护:党委宣传部